2016年以來,裝備行業老牌企業沈陽鼓風機集團產值大幅下滑,而與之毗鄰的沈陽機床集團憑借最新研發的I5智能機床,實現機床智能互聯,去年以來新增訂單1.6萬臺,同比增長4倍。面對經濟持續下行的嚴峻形勢,遼寧加快結構調整,提升內生動力,揚長補短,轉型發展。
傳統重工業比重占80%的遼寧,2016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數據并不靚麗,但發展質量進一步提升,財政收入增長3.4%,超額完成預期目標;貨運量、金融貸款余額等先行指標均實現增長,呈現暖意,經濟運行趨穩、筑底態勢形成;就業、城鄉居民收入等民生指標暖意融融,全年城鎮新增就業42萬人,超額完成全年任務。
“遼寧一定要去掉GDP心結,抓緊結構性改革,培育新動能,淘汰舊產能,絕不可再貽誤戰機。”省委主要負責同志表示。2016年以來,遼寧加快供給側改革,推進科技創新,升級“老字號”,壯大“新字號”。去年化解煤炭、鋼鐵產能分別完成1320萬噸和600余萬噸,遠超任務指標;而服務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首次超過50%,汽車產值占工業比重首次超10%。
面對壓力,遼寧著力破解制約振興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細化分解109項改革創新任務。優化軟環境,逐步降低企業交易運營成本。去年以來,省級行政審批事項削減70%,38個部門472件審批事項全部實現“一廳辦結”;沈陽率先提出建設“國際營商環境”,在全市14個經濟開發區建設“無費區”;大連在全國率先實現“五證一章、一照一碼”一日辦結,經濟連續7個季度高質量回升。民間創業熱情被激活,去年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48萬戶,同比增長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