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月1日出版的《求是》雜志上,溫家寶總理發表了《關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若干重大問題》的文章。文章寫道:“‘安全責任重于山’,各級領導干部要樹立起‘抓經濟發展是政績,抓安全生產也是政績’的觀念,切實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堅持標本兼治、重在治本,使全國安全生產形勢盡快出現根本好轉。”
“抓經濟發展是政績,抓安全生產也是政績”,這個論斷如今已獲公認。然而,3年前,有著同樣意義的另外一句話卻引起了一番爭議?! ?/p>
2005年3月,全國“兩會”正在召開。在一個代表團的全體會議上,一位市長在介紹當地的發展成就時,說了這么一句話:“我們去年少死了100人!”
一石激起千層浪。許多人提出質疑:少死100人也是政績嗎?一時間,抓好安全生產能否成為政績、應該如何衡量安全生產工作的作用等話題,被人們熱議。短短3年后,這種質疑基本沒有了市場。
從質疑到公認,這個變化僅僅是近年來我國安全生產理論創新的一個縮影,尤其是2001年國家安監局掛牌成立以來,變化巨大,產生的影響廣泛而深遠。安全生產工作逐漸被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被放到重要位置予以全盤謀劃?! ?/p>
若以2001年作為一個安全生產理論創新周期的原點起程,一路走來但見碩果累累,光彩奪目?! ?/p>
國家安監局在成立之初,即提出“抓好三件大事,加快六個支撐體系建設,推進五項創新”的思路,為此后安全生產監管監察工作的穩步推進指引了方向?! ?/p>
2004年,國家正式建立安全生產控制指標考核體系。它的建立是對安全生產工作進行量化考核和評估方法的確立,不失為一項具有中國特色的創新和發展,從而改變了忽視安全生產、單以GDP多少論英雄的傳統觀念,并漸漸影響著經濟社會發展的運行?! ?/p>
每一次社會發展理念的重大深化和進步,都極大地推動了安全生產理論創新。2002年科學發展觀重要論述提出后,安全發展觀應運而生。隨著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理念的提出,我們也在理論層面上闡明了和諧社會具備的六個基本特征都與安全生產有著密切的聯系?! ?/p>
黨的十六大以來的這幾年,是安全生產理論創新成果疊出的幾年。安全生產理論和其他理論一樣,也有其形成、發展和不斷創新的過程。2002年以來,伴隨著黨和政府對安全生產工作的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實踐進一步深入,推動安全生產理論迅速發展,逐漸形成了一套趨于完整的理論體系?! ?/p>
一個個新的理論成果應運而生:科學闡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對安全生產的影響,安全生產工作新格局的提出,安全生產方針的完善,科技興安戰略思想的提出,全面闡釋安全生產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的地位…… 當然,這個體系是隨著安全生產實踐的深入而進一步深化,同時又指導實踐的深入?! ?/p>
2005年,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確立了安全發展的指導原則,完善了“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安全生產方針?! ?/p>
2006年,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把安全生產納入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總體布局?! ?/p>
2007年,黨的十七大提出“堅持安全發展,強化安全生產管理和監督,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完善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 ?/p>
國家安監總局領導在今年年初專門指出,經過探索和實踐,已經形成并完善了以“安全發展”為核心的安全生產理論體系。包括“安全發展”的科學理念和指導原則;“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安全生產方針;以“兩個主體”和“兩個負責制”為內容的基本責任制度;依法治安、重典治亂的安全法制建設方略;倡導先進的安全文化,建立包括群眾監督、輿論監督和社會監督在內的安全生產參與監督機制等五個方面的內容?! ?/p>
今年,黨和國家領導人站在以人為本、執政興國的高度,對安全生產工作提出殷切期望,一段段引領實踐前行的安全生產理念時時在耳畔響起——
“各級黨委和政府必須把食品安全和安全生產工作擺到重要的日程上來,任何時候都不能松懈,這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 ?/p>
“要牢固樹立正確的政績觀,真正認識到抓好經濟發展是政績,抓好安全生產也是政績,經濟發展必須建立在堅實的安全基礎上”?! ?/p>
“發展必須是科學的發展,不科學的發展就沒有道理……更不能不顧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盲目追求發展”?! ?/p>
時下正是全國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時期,全國安全生產戰線上的工作者們結合自身工作實踐,深入學習領會科學發展觀,堅持培育先進的安全生產理論體系和先進的安全生產理念,引領安全生產實踐的深入進行。 |